振荡参数曲线法是用来评定振荡时效设备运用后,工件剩余应力消除作用怎么的常用办法。振荡时效设备具有量好的剩余应力消除作用,可是振荡频率和运用方法对最终消除应力作用影响很大,不良的振荡频率或激振点选择或许无法有用消除应力,乃至或许导致工件开裂或尺度精度改动较大。
一项振荡时效工艺是否成功,其最终的检测办法应是剩余应力的改动率和尺度精度保持性的测验。可是振荡处理进程中选用上述两种参数是不或许的,它是需要长期和杂乱的测验进程。通常在实践出产应用的控制进程中往往选用振荡时效前后幅频特性参数曲线和振幅-时刻参数曲线测验法并按JB/T5926-91标准中第4.1条款或JB/T10375-2002标准中的第6.2条款验收来实现的。
(a) 幅频特性曲线扫描法
图6-1幅频特性曲线二次扫描图 (图中实线为振前所测曲线、虚线为振后所测曲线)
在振荡处理进程中随着剩余应力的下降,构件的内阻尼减小,所以在幅频特性曲线上所表现出的是固有频率的下降,(如图6-1中所示f1变为f1′)、共振峰值的增高、频带变窄。振荡处理前测得的幅-频特性曲线和振后幅频特性曲线对比可求出各参数的改动量△f,△h和△u。经过多个试件处理后可把这些改动量的计算值确定下来。这样就可在出产应用时进行监测。
假如出产中所得的参数改动与确定的数值附近,阐明振荡处理的作用已达到。假如远远偏小,阐明作用欠佳,需要在激振参数(主要是激振力)上做适当调整,或支承方法上需做调整。
总之,幅-频特性曲线监测法是国内外普遍选用的较为老练的办法。
(b)振幅-时刻曲线监测法 幅-频特性曲线是振荡处理的前后进行的,且频率在不断的改动。有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曲线。这要比前一种办法更为简略,它既可以经过振幅的改动来控制振荡处理的有用时刻,又可以经过振幅的改动量来监测剩余应力的改动情况。